千年写意·传承古今
发布时间:2023-07-30 20:24 文章来源:文化之旅 作者: 王海滨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奔赴殿堂朝圣,顶礼膜拜先贤。零距离观摩八大、石涛及近代大师真迹,向伟大的写意经典致敬。
     适逢建馆60周年,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墨韵义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天赐良缘,机会难得!赶紧网上预约,结果两天以内没票,只能约到第三天,不管哪天,只要能进馆参观,亲览历代大师写意真迹,领悟中国画写意精神,便可谓三生有幸。
      两天的时间很短,然而在焦急的等待中却显得如此漫长。终于等到了预约参观的日子。然,天降大雨,又如何!冒雨前往!!出发时大雨滂沱,到达目的地却云开雨霁,还真得感谢天公作美。
      中国美术馆——无数艺术家向往的地方。高大的中式古典建筑,雄伟壮观。正门前方摆放着大型立体花坛,中间树立硕大的60立体展标,下方刻有1963——2023字样,在鲜花的簇拥中熠熠生辉。我站在旁边留影,记录下了这具有历史性一刻。
       迫不及待,乘电梯上四楼直奔主题展厅。左手边是八大山人作品展厅,右边是石涛作品展厅。作品形式多样,既有方寸小品,又有大幅巨作,有册页手札、经典长卷,更有巨幅通屏画作。八大的丈二通屏花鸟,石涛的八尺山水立轴都相当壮观。两个展厅都展出了大师历年精品,呈现出各自的艺术特色。观众摩肩接踵、鱼贯而入。展馆讲解员一遍遍耐心细致地讲解画作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笔墨韵味。观者当中有写意艺术的爱好者,有专业的画家,更不乏当代知名书画家。在八大的大型画作前,著名大写意画家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正激动地讲解着,人们被八大的绝妙笔墨以及精巧构思所震撼。
       八大山人出身高贵,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遇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为求自保在极度悲苦与愤懑中遁入空门,将国仇家恨化作孤僻避世的心性修为与傲岸不羁的笔墨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他的笔下,鱼反眼、鸟瞪目、近峰远坡、老树参差。看似漫不经心随意而为,实则神态精准。笔墨使转之间无不流露出圆润盈满、生动鲜活的精神意趣,于孤冷清寒之中尽得超拔灵动的生命质感。无论是用墨之干湿浓淡,还是用笔的疏密虚实,抑或布局之离合聚散,奔放却不失严整,疏旷却不失法度。可见,八大山人的“奇”的背后有正,“冷”的背后有暖。在他简洁而圆润的笔墨中蕴藉着除孤冷之外的抒情、潇洒、放旷以及酣畅的韵味。
       “石涛在绘画史上,为一大宗师。足为后世法。在民族史上,为以艺术反抗异族,其精神自垂千古,其遗留之题画诗集什九可歌可泣。惜国人无注意及之者,以为若能发扬,不特于艺术上有重大影响,即在今日唤起民族自信之运动,亦为适切之工作。”(傅抱石语)石涛的身世与八大既相类似也有区别。他同样出生在明宗室之家,父亲是九世靖王朱亨嘉,幼年丧国丧家。为避迫害削发为僧,一生跌宕起伏。所不同者,明亡时石涛年仅四岁。丧国、丧家之痛远不及八大。相反,他对生活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一生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一反当时画坛摹古、仿古的保守画风,倡导“搜尽奇峰打草稿”。其画风变化多方,笔下山水风物清新自然,给当时的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石涛提出了“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让自我个性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彰显,从而印证了他“无法之法是为至法”的观点。观石涛真迹,无论是小品还是巨制,无不精妙绝伦。率性天真的笔墨中尽显含蓄与沉稳。构图别致,大胆的留白给观者以无尽的想象。让观者在赏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从而达到与观者的互动,在观者脑海中进行再创作,这便是画家的高明之处。
       两个展厅皆经过浏览拍照之后意犹未尽,我又重新精读细品一遍。之后乘电梯上五楼,五楼是明清时期著名画家作品合展。有大家熟知的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文征明父子、虚谷、龚贤、唐寅等,有清代画家任伯年,山水画家王原祁、王翚、王时敏、吴昌硕等,展出画作皆为精品。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千百年来,花鸟画一直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追求状物传神,并非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刻画,而是在深度观察提炼神韵的基础上以书法之笔触彰显花鸟画之意趣。画家笔下的花卉草木、鸟兽鱼虫,在似与不似之间已然升华为笔墨情趣与艺术哲思。一代代画家不仅赓续写意传统,更不断求变。淋漓畅快的用笔,大开大合的构图,鲜亮明丽的设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另外,在题材的选择上,除传统的梅兰竹菊等文人画题材外,又将鱼虾蔬果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花鸟”题材囊括进来,使文人传统与大众生活相结合,画面更加雅俗共赏,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有力的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空间。
       折返至三楼又有意外惊喜,三楼两个大展厅悉数均为建国前后的大师力作,包括齐白石、陈师曾、吴昌硕、李可染、李苦禅、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何海霞、唐云、潘天寿、刘海粟等。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纵观历代名家大师力作,我不由得对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产生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和领悟。艺术作品并非单单记载历史人物和事件,亦非只是提供视觉享受,而是体现出民族精神,彰显民族自信,印证不同时代的民族风范。故,艺术家的创作当赋予其精神旨归。中国写意艺术注重呈现艺术家的瞬间感悟和生命激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天然内蕴创新的基因,源于传统又与时俱进。今天,需要对包括中国传统写意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其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中外交流提供桥梁纽带作用,并将古今融汇化为现实。中国写意艺术拥有一目了然又意蕴无穷的形式,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既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空洞,也不会令人有望而却步的深奥,它引导观者在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理作用下去体味作品的整体及局部,故而更本质,更本真。
       明清之际,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书画技艺已达到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巅峰,他们二人也是传统向现代转型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性画家。二者的写意艺术作品为当时的画坛注入了鲜活的气息,既独具匠心,又关联现实,既底蕴深厚,又生气盎然 。他们个性化的书画语言,为后世书画家提供了无尽的创新动力,树立起不朽的创新标杆和精神支柱。二十世纪初,中华传统写意艺术经过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的努力,跳出了相对封闭的审美窠臼,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创作出无数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从中可窥见艺术亲近大众、为人民服务的新路径。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创新发展,作为架在作者、观者和表现对象三者之间的永恒桥梁,中国写意艺术正在不断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贡献力量,她不仅是一种艺术精神、文化精神,更体现出一种文化价值。中国写意绘画将技巧、题材、风格都提升至道的高度,其阴阳向背、笔墨流转,皆蕴含着宇宙之道、万物之法、人伦之理。概言之,进技于道也,故,绘画非小技,其能观道、可体道。观此展览,可从中看到写意艺术在前贤大师传承过程中的守正、创新、发展、壮大,集大成,致高远,亦可深刻体会其在传承中华文脉并使其延续至今所发挥的不朽价值和磅礴力量。
       ——颐和轩主于北京
李华山,别署颐和轩主,1965年生于河北献县,师从山水画家程振国,小写意花鸟画家陈葆棣。现为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中国写意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老干部联谊会书画院研究员,沧州国学研究会书画院特聘画家。沧海印社理事兼书画研究室副主任,河北广播电视台《文化之旅》栏目组沧州工作站站长。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指导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