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雷锋诗学的价值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3 21:43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作者: admin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三道快枪

 3月6日《辽宁日报》一个整版以题《诗人胡世宗坚持“写”雷锋60年,“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呀”》,报道了胡世宗诗人是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作家楷模。从1963年2月25日胡世宗这个新兵在报纸上发表短诗《雷锋活着》,到2021年7月外文岀版社岀版胡世宗的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纪实文学《信念之子,雷锋》,再到今天《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的出版。60年来胡世宗从未停止对雷锋的歌唱,从未停止对雷锋精神的宣传。

本人撰写胡世宗发表在3月5日《解放军报》的长诗《洪流放歌》诗评——《胡世宗<洪流放歌>雷锋史诗的精神丰碑》首发《人民艺术家网》。同时引发诗友北京雷锋精神传承馆副馆长吴中彦书写《洪流放歌》11米书法长卷,我又作该长卷的评论文章《吴中彦11米书法长卷的书道美学》首发《中国晨报》文化版头条。

自从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以来,雷锋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诗人、作家、教授、学者,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撰写了大批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有关学雷锋的大著。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榜样,而雷锋精神的榜样力量在那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燃烧的年代,胡世宗从1963年2月开始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雷锋活着》《雷锋的方向盘》《一面鲜艳的红旗》《小树苗已经长高》《火红的青春》等较多雷锋题材的诗歌。也是这样写雷锋诗歌的不断深入与痴迷的探求,使诗人写成了“雷锋诗学"的独特美学。随着贺敬之《雷锋之歌》、郭沫若《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王怀让《雷锋》等诗作引发全国军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深入了解雷锋精神的热潮。随之而来也岀现了歌颂雷锋的电影,戏剧,音乐,曲艺,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应有尽有,纷纷问世。

雷锋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胡世宗现象”:对弘扬正气、引领风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历史性推动的重要作用。“胡世宗现象”,已成为那些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文化现象。他擂动的鼓声在回荡,吹起的号角又鸣响!之所以形成“胡世宗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就是来自于蕴含强大革命的红色基因,来自于作为军人作家诗人强大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来自于其内心的自觉和品质的纯粹,来自于其坚定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成为自己前行的一种力量。更有王杰,董存瑞,刘胡兰,欧阳海,刘英俊,赵春峨等众多雷锋式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涌现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直以来,记录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胡世宗占写作比例的“重头戏”,可以说雷锋精神包含的哲学意蕴和人生智慧,就蕴藏在胡世宗新出版的《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的“雷锋诗学”中,从《我与雷锋“同在”军营41天》,听说雷锋是“自带光芒”,他怀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走进了阳光灿烂的新中国,重要的是雷锋到了鞍山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干一行爱一行,在鞍钢一年时间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了“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按胡世宗认为:这不是“自带光芒”是什么?胡世宗强调说:“我们在东北,在沈阳军区,真是偏得!怎么是偏得呢?因为沈阳军区,最早开展学雷锋的活动,《前进报》最早连续报道介绍雷锋的模范事迹,身在沈阳军区的官兵很早就开始学雷锋了。”

我们可以从胡世宗新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中感受到作者该大著“与相当多的'雷锋人'‘雷锋单位`幸运相识,看看他们学习雷锋令人崇敬的学习面貌和令人难忘的动人风采,会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万众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历史现状,更加自觉地汇入这条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的滚滚洪流之中”。(摘胡世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自序)

胡世宗撰写雷锋诗歌的“雷锋诗学”,首先是带给人一种温暖感,这可能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读他雷锋诗歌的原因所在。胡世宗的“雷锋诗学”体现在感人至深的诗学渐成的“洪流放歌”,即雷锋神话形象的最终确立。则主要是以胡世宗《雷锋,我们需要你》为代表的解读雷锋:雷锋我们需要你/我们真的很需要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军民最大的命题/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巨型大厦的建造/需要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在这宏伟的征途上啊/雷锋啊/你仍是一面高飘的大旗∥你仍是照亮前程的火炬//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地叮嘱/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胡世宗一直以军旅题材为写作主流,他是以撰写雷锋诗歌的颂扬与抒情,让自己心血浇灌的雷锋诗学随着历史浮沉的风云变幻,不仅留下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献给雷锋的十部大著(含与他人合著),更是让读者不能忘却的是诗人“洪流放歌"雷锋诗学探求与开拓雷锋精神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他的“雷锋诗学”以真实、准确、全面为原则,推出了再现雷锋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这种民族脊梁的“雷锋诗学”,把诗人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榜样作用的“大我神话”,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胡世宗洪流放歌的“雷锋诗学”,也可以从诗人1963年2月25日刊发《沈阳晚报》《雷锋活着》:活在战士心间/像高山青松般崇高/像大海里水珠一样平凡/革命的人生/战斗的道路/召唤我们勇往直前……只有廓清了依附在雷锋身上的种种好人光环,他的诗学蕴含的雷锋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凸显出一个更加鲜活、完整、真实的雷锋,更好地感悟雷锋精神精髓生成的诗学奥意。

胡世宗的诗学奥意,是智慧的“雷锋诗学”所导致的解读同样大于诗人自己对“诗学”态度彰显的奉献精神,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热心人的诗学代码。胡世宗《洪流放歌》,通过诗人饱满昂扬的诗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雷锋,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榜样丰碑,彰显着《洪流放歌》培根铸魂的生命意义。诗人以文艺重器的《洪流放歌》写到:一条河/一条绵延了半个多世纪的长河/在古老而又新生的大地上流淌/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头奔涌/这是致敬英雄的巨涛/这是学习雷锋的洪流/在漫长的岁月里/她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一路上我随着她激情满怀地为她高歌/歌唱那永恒的价值/歌唱那不朽的品格。

对“洪流放歌"的探寻,更重要的是诗人的文学旨能和诗学审美影响形成一种怎样追求的诗学重申,而是以“洪流"意识隐藏于抒情形式尽可能在呼唤“荣誉太重,雷锋曾请求陈广生不要再写他”——

党和人民给他的荣誉越多,他越感到不安,他说他不想岀名,可是不能……因为,被写主人公不想岀名而不宣传应该宣传的典型啊!(摘胡世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之《荣誉太重,雷锋曾请求陈广生不要再写他》)

雷锋不是天生/雷锋也不是耶稣/我们对他却很信服/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像一棵活生生的树/长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他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可他的笑容长在/他的领章依然鲜红/他的红星依然夺目/他的解放牌汽车呀/依然奔驰在国防公路/世界需要善良/不需要恶毒/人间需要温暖/不需要冷酷/雷锋就是春天的风/吹呀吹,吹遍了千家万户/雷锋是普通的战士/没有高官厚禄/他有一幅火热的心肠/时时处处,时时处处/为人民服务!(选胡世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之《雷锋留下的哲理非常丰富,却像泥土一样朴素》章节的《雷锋留下的哲理》诗歌)

诗人把《雷锋留下的哲理》用诗学笔法呈现岀嘹亮讴歌的时代楷模:雷锋不是泥塑的菩萨/不是雨后虹/清晨的雾/雷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他留下的哲理非常丰富/丰富,却一点也不深奥玄妙/就像泥土一样朴素……诗人以雷锋的哲理而哲理岀一种启示,一种力量,同时在诗人的雷锋诗学中,像是得到一种灵魂拥有的强烈人文关怀,并执着于坚守更高审美获取“没拍岀来的20集电视连续剧《雷锋》,成了我跟陈广生合作写雷锋的第一本书”:2003年1月岀版了这本17万字的《雷锋》,前两次印刷16000册,并参加了当年在北京举办的盛大书展。(摘胡世宗《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之“我跟陈广生合作写雷锋的第一本书”)

当胡世宗把诗歌本身的“雷锋诗学”作为颂歌“洪流放歌”写作的“那最鲜最艳/最暖最美的光泽∥洪流必将更加宽阔∥长河必将源远流长”。在胡世宗“雷锋诗学”纯粹变成某种诗化的炫技背后,实际上有一种情感在支撑着一种“雷锋与我”,或者是“我”与雷锋彼此的推进与传承,又以“诗学”传承的关系中逐渐表现出一种“洪流在涌动/长河在奔波∥时光老人必将为鲜红的颜色/为洪流,为长河/铭记光荣的史册”。即为“雷锋诗学”的“洪流”隐喻提供了一种契机。或一种性格倾向而非唯一的关注,出现在“洪流放歌”平衡与互补的时代讴歌中,这一主流思想的诗学姿态,是以雷锋诗歌反映现实,又以诗学艺术揭示了雷锋与世界的关系。尽管胡世宗并不把自身具体的情感表达作为诗歌写作的重要诉求,但他却大胆又固执地把“洪流放歌”的诗学旨意用艺术化的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胡世宗“洪流放歌”诗歌中,隐喻本身比它背后的知识或经验更值得从军营的偶像走向光明诸神的吟咏,他写雷锋的诗歌被无数人颂唱。以往写雷锋诗歌者往往将目光集中于对“雷锋之歌”的话语讨论,以贺敬之文本置放的雷锋语境中,虽然研究者将目光从“雷锋之歌”(贺敬之)转移到“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郭沫若),到“沿着你走过的路"(柯岩),又到胡世宗的“洪流放歌"的历史话语中逐渐表现出一种“雷锋诗学”的火热纠缠,从整体的视角观照雷锋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胡世宗的“洪流放歌"旨在为提供更为“雷锋诗学”开阔的视野新技术、新诗学、新形式,让群众沉浸在认知雷锋,领悟雷锋精神的发展脉络,更偏重理论性建构与阐释的“雷锋哲理诗”,也恰到好处的糅合了用雷锋精神学雷锋,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出最大的光和热。

“洪流放歌”的诗学语言在文学中获得的进步、奉献、友爱、互助的学雷锋“洪流”,做到终身学雷锋,永远为人民,默默奉献,乐于传承。它创造“雷锋诗学”的形象本身因此变得格外重要。同时,让现实中的“困难就不再成为困难/挫折也不再成为挫折/只要耕耘,就有成果”变得更蕴含于语言获得的诗学奥义。这在诗歌美学中尤其如此,因为诗歌的强度具有为语言赋予一个诗学文本的巨大能量。诗人以“雷锋诗学”借以表达某种意义的客观艺术形象。就诗歌意象处于诗歌整体的最大“洪流”而言,它巧妙构成了《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诗歌整体意义的最美诗学如:世纪的长河、大地上流淌、永恒的价值、不朽的品格、永不熄灭的火等核心意象,也是辅助我们理解雷锋诗学的关键指示物。因此,对于诗歌意象的有效把握为通往诗化创造无限的可能,提供一种诗学途径的大美呈现。即“洪流放歌”中,通过认识此在“洪流”隐喻的本身自身中已经被揭示了的“雷锋”新文化符号早已取代了一种新的存在地位。他意味着内容只是一种形式,这里的“雷锋诗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指我们经验和知识影射的“洪流放歌”纯粹化的热情,这或许是胡世宗与同行诗人最大区别的坚持诗歌本身大众化审美趋向的文学潮流,重视学雷锋现实服务的功能,同时更凝炼于诗歌本身艺术接受和审美情趣的滚滚洪流,是胡世宗诗人对“洪流放歌”探寻的真诚流露。

在结尾处需要说明的是由北京雷锋精神传承馆副馆长吴中彦书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长诗《洪流放歌》11米书法长卷,不仅汇集了书家书法行草真迹的用心、用情、用爱书写,重要的是吴中彦以表达对雷锋的敬仰和缅怀。把宣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示出具有特别意义的书道美学。该长卷,既有对雷锋精神的深刻揭示,又有较强政治意义的宝贵财富,宣传雷锋精神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吴中彦用手中的笔,书写雷锋精神,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赞颂雷锋,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可学的英模形象。雷锋精神时至今日之所以依然传播不衰,是因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正如吴中彦说“这个学雷锋的《洪流放歌》11米长卷,将创造我们学雷锋书写长卷的历史,也是我与胡世宗诗人对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最高敬礼。 ”

 

作者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北京周恩来纪念馆筹委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指导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